出雲公告

歡迎加入親近自然的感受分享及哲學議題的討論。(2014/12/03
凡出雲曾貼出過的文章,皆可於首頁導覽列的各區塊中重新點選瀏覽。
出雲將陸續貼出哲學性文章,可以透過網路超連結查看原文,且只要在連線後點選「下載」(工具列),就能夠在下載檔中直接拷貝原文運用。引用時,煩請註明出處即可。(出雲寫於2014/12/16)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我好喜歡〉


(【行草專欄】)

荊浩的〈筆法記〉陳述,教導荊浩「六要」的老者提出了一種劃時代的看法他要荊浩把名賢將繪畫當作「代去雜欲」的手段或工具的這種態度,改為「終始所學」而將全幅性命投入繪畫創作的轉換,若從現代人的觀點重新思考這項看法那麼我們將可提煉出一種跨越時代的「生活之理」
要之一般人依工具理性所主導的思維,建立的「生活之理」是以「理性作為控導」的想法為基礎的種種主張事實上,最新的研究顯示,人會採取行動完全是由感性所主控的,要之,美國著名作家Robert Wright在《佛法為什麼是真的》(Why Buddhism is True: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2017/08)用大腦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來闡釋佛教的甚深教義,其中即指出人之所以會採取行動,並不是受理性所控導,反而是由感性——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fu”——所控制,而當兩種以上的感性彼此爭奪行為的主控權時,它們才會使用理性作為手段來戰勝其他的感性,而最後勝出者將主控我們的行為。果爾如是正視感性是時候了
然而,感性為什麼能夠觸動人們採取行動?依Wright的闡述主要原因就在於感性曾經帶來的行動上的「滿足感」。若是,〈筆法記〉其實講述了一種超越其時代的生活之理,亦即基本上只要能夠滿足我們的事吾人就要努去把他活出來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圓滿

(Wright, Robert,  2017/08, Why Buddhism is True: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攝影:【我好喜歡】劉可德撰文:出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