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專欄】:水果畫
有可能我們會這麼想,相較於一盤水果大拼盤,獨獨喜歡水果畫的人根本就很荒謬,但是,畫一幅水果畫可能完全不荒謬,因為那或許正是畫家對水果本身的歌頌或禮讚——在他吃過好吃的水果大拼盤之後。
然而,更深入地想想,那些懸掛在法國龐畢度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的水果畫(靜物畫),即聞不到果香也根本不能吃,還只能看而且還不太像不耐看,這種東西被人們稱為「藝術品」,且廣受世人的禮讚和歌頌——我想這個世界不亂才怪。
哈哈,聽我這樣說,可千萬別動氣,要之,每個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一套藝術觀,不過一旦人與人際遇或生活在一起時,不同的藝術觀點的整合,可能在平日就需要先行留意一下了,以免缺乏溝通而形成彼此之間的障礙。
現在,我只是在撰寫《食道》時,不期然地碰觸到「飲食藝術」這個概念而有點疑惑。試想,如果當代所強調的「藝術」,只不過是一種僅僅突顯了視覺向度,而完全沒有觸覺和嗅覺之殊勝可期的對象物——一幅水果畫相對於我們面對的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而言——這種「殘缺的」藝術,是不是該丟掉?
我認為生活種種才是更根本圓滿而鮮活的對象,「藝術品」沒得比,而藝術與生活的最大差別就在於,生活要活用全方位、全功能的官覺去面對(而在藝術世界會運用到的「非官覺」,也經常需要在生活世界中發用),然而某物一旦成為「藝術品」之後,往往只需要突顯視覺向度即可(不涵概其後設衍伸向度)――例如,「視覺藝術」尤然。
繪畫:【心塵】10F:Meiying, 2015
撰文:出雲
Notes dictated to someone 1:
回覆刪除當我說某些當代藝術形同知覺殘廢
反而成為吾人生活的障礙時
某人說那是因為藝術需要與生活形成特定對照
如是才能展現藝術本身的價值
我覺得這種說法十分有趣也值得深思
若是果如其說
那麼很生活化的「飲食藝術」又如何與生活形成對照
而且為什麼要形成這種對照
Notes dictated to someone 2:
回覆刪除有人說如果完全依賴官覺,那麼,也就是完全活在當下,而那是動物世界的法則,人不只活在當下,甚至更會是活在一種理想的追求之中,是以,人不會那麼強調官覺。
我想,在大腦科學還沒有充分突破之前,以上之說是可接受的看法,但是,不完全依賴官覺,而去推崇反向的藝術,希望不會是一種逃避才好。
有很多問題,其實不需要靠革命才能解決,只需要憑藉我們作出的選擇即可。
有時候,我們只要選擇就能抵擋錯誤。
【徵求食物照片】
回覆刪除各位朋友
請把生活化、生活導向的食物照片
以JPG檔寄到我的信箱
以為專欄之用
謝謝
Notes dictated to someone 3:
回覆刪除在一般人眼中,生活內容可能就代表了各種「例行公事」(routine)――一再重複且可能已毫無樂趣可言
不過,由於它們也經常指謂不需要去思考的習以為常之事,因而也不致於太加深人們感受上的折磨
然而,這樣一來,日久生活畢竟會喪失動力,因此,人們努力不讓生活一成不變,只是為了不讓它失去動力而停擺罷了
容或,此際「藝術」就可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了,但目前我們不好說「生活藝術」(或「生活即藝術」)
這個概念畢竟十分糾結
Notes dictated to someone 4:
回覆刪除為什麼一個人從來就不或不願談論食物
只有一個原因
像樣的食物很容易獲得
而且多半只是這個人的一種維生資藉
它就像工具或手段一樣
從不曾成為這個人關注的特定目的或主題
而且他周遭所關心的人也從來不在乎食物
好像只要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或水構成的可以透過進食而提供營養和愉悅即可
於是食物變成和空氣一樣的東西
除非變得令人無法忍受
否則這個人不會去談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