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公告

歡迎加入親近自然的感受分享及哲學議題的討論。(2014/12/03
凡出雲曾貼出過的文章,皆可於首頁導覽列的各區塊中重新點選瀏覽。
出雲將陸續貼出哲學性文章,可以透過網路超連結查看原文,且只要在連線後點選「下載」(工具列),就能夠在下載檔中直接拷貝原文運用。引用時,煩請註明出處即可。(出雲寫於2014/12/16)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行草:「仁者樂山」的「爬山」涵義》


行草【專欄】:「仁者樂山爬山涵義

前此,終於明白「仁者樂山,仁者壽」的道理,而且,這個道理是否真切或切己,固需要靠每個人自己去實踐證成之。這樣一來,或許吾人也可以考量,當我們在爬山時,果真能有類似的體會嗎?換一個方式說,果真「仁者樂山,仁者壽」是「從心所欲不踰矩」境界的另類表述,因而若能夠經由解消「從心所欲」和「不踰矩」的內在衝突而明白其中道理,那麼,在我們爬山時,這又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試想,爬山時,我們愛怎麼爬就怎麼爬,這也就相當於「爬山之樂」了,但是,爬山本身的確有其不能任意更動的模式,以及需要滿足的條件(譬如,需要具備一定的體力或體能,需要有人們能夠因應的山勢),此或可謂之為一種外在的「矩」,如是,在這種「矩」的限制下,吾人爬山如何還能(有從心所欲的)快樂?於此,循「仁者樂山,仁者樂」的解題來看,這個「矩」勢必要尊重不能違背,然而,若推源之,這個「矩」其實固不可究詰無從實際上認知。是以,一方面,我們唯有透過自己的體悟以證立這個「矩」的內涵;另一方面,唯有如此,吾人才不致淪為「受制於外在法則」的人,而仍然能夠保有一己的自主性,並能夠自我踐行以顯悅樂之情。職是之故,當我們果真能夠透過一己的修養而證立自己在爬山時當依循的「矩」,並得以「依自己定立的『矩』」來爬山,且又能不違背原本既存的「天地之則」(天倫――是由「人倫」發展為「環倫」),那麼,這將是何等快樂的事啊,此固可謂「(「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仁者」之)仁者樂山」。

(攝影:月娟/撰文:出雲)

14 則留言:

  1. 在「矩」的限制下 不得其樂是必然 但我們可以量力而為 不必萬事具備而後爬 能多少就多少 不也快樂嗎

    回覆刪除
  2. 量力而為 不求一己之圓滿 別人爬高三千公尺 我一千 人家摸到雲 看到老虎 黑豹 我只看到山豬草蛇
    人家驚喜而我仰天微笑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若此 符合仁者樂山,仁者壽」的道理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或謂:「『從心所欲不踰矩』?什麼罕物?爬山就爬山,哪那麼多勞什子!」
      或謂:「嗯,有境界,……但有眼界才有境界;沒見過什麼世面,談什麼境界!」
      或謂:「爬山快不快樂,那要看和誰爬嘍。」
      或謂:「爬山就爬山嘛,講這麼多。」
      的確,爬山就是爬山,不必想太多,也沒有什麼好講的,想到總有一天可能只能臥遊了,現在就很珍惜,而珍惜的當下,就有很多回味嘍。
      是以,只要講一點回味就是,出雲只是努力這樣做。
      汝有沒有一點回味?

      刪除
  3. 以前總相當反抗「矩」,就像天生反骨似的。在今年乍暖乍寒的春天,不知為何好似對「矩」突然有所覺知。那種從自己自體而培養出來的得以讓自身自主的「矩」正是一種自我修養。因而,得以「從心所欲」故而「我欲仁,斯仁至矣」。這個「欲」不僅僅是想望同時也是踐行。我也正從「行仁義」(就我是傾向於反抗此「仁義」)過度到「由仁義行」,於此,「矩」便是內化而自發。對我而言這個過度,並非是知識義,也不需要某種形上信仰的保證,而是透過自己實踐的體驗義。

    回覆刪除
    回覆
    1. 來到這裡
      那麼,會是碰觸到最後一道考驗了
      亦即,人是否能行其所當行
      自己決定得了嗎
      很多人在這裡順著怠惰的山脊滑落
      重爬是常事

      刪除
    2. 哈哈~是啊~下「決定」是一回事,事實如何總又是另一回。還需要配合建立習慣(矩)。人實在是太容易「順著怠惰的山脊滑落」,這或許是意志力薄弱,或如同出雲講得「怠惰細胞」所以就會「順著怠惰的山脊滑落」。我想,人生有許多路,爬山也不止一條山路,重複的爬同一座山,也未必會重複走一模一樣的路,「重爬」或許也可以意味著,走另一路看另一款風景。上山總會下山,下了山儘管再累總也會想再上山。而之所以會想再上山正因為那些有滋有味的甜美「回味」

      刪除
    3. 果若如是 不能行其所當行是命 怠惰的滑落是境 命是定數 運是境遇是變數 履行命運決於觀念 觀念變境遇變 變好變壞 決定於善惡能量 滑落重爬未必是禍 心存天地 天地會與你親近 爬山如此 為人亦然

      刪除
    4. 剛剛怎麼沒有回應我的提問
      而去為別人的問題作答?
      「重爬」沒有什麼不好?
      人的能力和耐力有限
      也總是容易厭倦
      過多的「重爬」
      到時候就不會有興致再爬了
      這樣怎麼樂山?

      刪除
    5. 今日的重爬非昨日的爬 猶如今天開的花不再是昨天開的花 昨日的他也於今日不同 只是一般人沒有發現細微的變化 待日久累積而明顯時才發現驚訝 是以 經歷一事必長一智 爬山如此 重爬亦然 又怎麼不樂山呢 若往前推 運動若非自願就會變成勞動 反之 勞動若是自願亦然 運動有益健康則重爬應非大問題 我是否說錯呢

      刪除
  4. 我喜歡走路上山,不愛爬山,因為每次上山的爬升重行都覺得是種要命的折磨。雖是如此,或許我總是團隊那個最最後者,使得大家總愛找我爬山.幾年來,也有十多座百岳,冰川轉山之類的山行.要說樂山之情,我很難在過程中體會到自在,通常都是登頂或抵達目的後才覺得自己又戰勝了自已,我只能體會到從心所欲是不和我的一些大人物爭第一,我只按照自己的步伐與希望走進山林。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樣四邊都看不到的情況下
      汝在山上就像是一盞燈
      或者
      就像是一隻小螢火蟲
      汝走在山上
      會把風景變得很美

      刪除
  5. 我在〈史華莫丹〉中看到作者Byatt信筆寫來:

    綠草青青的山丘
    在它的環抱中,震顫
    它的肌膂——起伏如流
    延至四面——展至八方——它的顏面
    笑意似火如金
    俯瞰著,陡峭的斜坡尖頂
    每一處的交抱彎折
    盡皆糾緊不放,揚起了絲絲笑意

    回覆刪除
  6. 無以名之 我以懷抱山中 寂靜感動了得

    回覆刪除
  7. 我看見了青青山丘上的小螢火蟲在閃爍,覺得欣慰與溫暖,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