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公告

歡迎加入親近自然的感受分享及哲學議題的討論。(2014/12/03
凡出雲曾貼出過的文章,皆可於首頁導覽列的各區塊中重新點選瀏覽。
出雲將陸續貼出哲學性文章,可以透過網路超連結查看原文,且只要在連線後點選「下載」(工具列),就能夠在下載檔中直接拷貝原文運用。引用時,煩請註明出處即可。(出雲寫於2014/12/16)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行草:發現鏽印》


行草【專欄】:發現鏽印

下雨的週末,沒爬山,和朋友一起在城市中探險,雙人旅程結束後,傍晚展開一個人的北美館之旅,雨下了一整天,從早到晚,只能一直撐著傘,要走進北美館時,看到館外因施工圍起來的鐵牆,抬頭是隨風飄揚的水墨畫,很是吸引。
快到門口時,定眼一看,鐵牆生鏽了,是連日大雨讓牆生鏽嗎?還是牆本來就生鏽了?生鏽的速度究竟是如何?
鐵鏽的不規則圖案,讓我想拍照,就在想著這些事情,邊拍照的同時,在牆上發現了可愛的兔子,也許她不是兔子,可以是各種圖案,但我要稱她為兔子,鐵牆範圍很廣,鏽的印記,如同攤開的地圖上,每一個區域,而兔子的形狀,代表著英國,我想著,兔子是如何飄洋過海,來到這塊陌生的土地?或是四海一家,台灣也有屬於自己的英國兔子。
而在城市中,出現了不自然的鐵牆建築,但是在其上,又發現自然的巧手,送了一隻兔子,待路過的人發現這驚喜。
在山林中,我們尋找著自然與荒野啟動,但反而在城市中,意外地尋著自然,且因平常較少碰到的事物,生鏽,展開另一趟旅程。
在美術館外的自然藝術正發生,可能隱藏在戶外裝置藝術中,較少有人發現,覺得不過就是一道鐵牆,有什麼好看的?或下大雨還待在外面做什麼?
但不見得館外的藝術就沒有館內的價值與欣賞意義,有時候館外的世界,反而更吸引人。
館內外的藝術同樣精彩,如同城市與自然各有其魅力,留待我們去發掘。
連結是拍攝過程,在大雨中撐傘,揹著有點重的包包,本來是站著,而視線要和兔子圖案齊平,就慢慢蹲下了,之後就一直蹲著,而無奈蘋果手機在灰暗時,對焦不如相機,只能慢慢等待對焦黃框出現,才能按下快門,雖然有時黃框出現,還是無法拍出清晰照片。
過程中,人來人往,不時引起側目,不過與兔子的奇遇與對話,是值得紀念的一刻!

(攝影:羿瑩撰文:羿瑩)

3 則留言:

  1. 原來如此。第一版的〈鏽印〉內容——所想、所感和所寫差距很大。
    我反省過類似問題,亦即,不同人的理解及不同的表述(傳訊)所具有的感染力或吸引力問題。
    要之,一方面,我們的理解和傳訊常常取決於個人的體驗和態度;另一方面,我們也習慣於習常的知覺模式——容易被銳利、突顯物所吸引,而對平淡無奇的老生常談沒感覺。殊不知,銳利、突顯固需要聚焦、縮限知覺層次,因而,它本身的傳訊可能是狹隘的,反之,「老生常談」(特別是真正老年人的)則有可能為了在體驗上照應和圓融更多的經驗考量,最後卻是變得平淡無奇(可能完全失去了張力)。
    所以,不論是面對吸引我們的或沒感覺的傳訊,吾人都有再創發的空間——老生常談「開卷有益」,或可作如是解。

    回覆刪除
  2. 這麼一大篇講完故事,聽起來果然不錯。當真是「城市搜奇獵人」也。

    回覆刪除
  3. 日常生活美學源於日常生活,與之徜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