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公告

歡迎加入親近自然的感受分享及哲學議題的討論。(2014/12/03
凡出雲曾貼出過的文章,皆可於首頁導覽列的各區塊中重新點選瀏覽。
出雲將陸續貼出哲學性文章,可以透過網路超連結查看原文,且只要在連線後點選「下載」(工具列),就能夠在下載檔中直接拷貝原文運用。引用時,煩請註明出處即可。(出雲寫於2014/12/16)

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行草:深夜給一位想要「休息」的友人寫信》

  行草專欄】:深夜給一位想要「休息」的友人寫信

出雲
         連打了三通電話,汝都沒接,可能無法接。那麼,我就先寫一封信給汝。
    看了汝的信,依我的人生閱歷,大致還可以由汝的處境來思考吧,這也就是說,我明白汝在想講什麼。
    然而我在想,汝面對了什麼問題,以致於汝會那樣想?是生死問題嗎?應該不是,因為生和死是完全一樣的存有,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吧了。那麼,是汝想(渴望)要面對什麼的問題嗎?應該也不是,因為,汝已經提到了認命一事,因此,大概也明白自己不是那種可以去想要什麼的人,而是如假包換的那種──必須面對什麼的人。所以,真正的問題該當就是,汝應該面對什麼這個問題!
    如果弄清楚了這一點,就好辦了,因為,很多事其實都不是汝該面對或去消耗自己的事,譬如,休息,特別就不是汝這種人該拿來面對的事,刺激一點說,汝應該早就明白了,休息根本不屬於汝的世界。
    不過汝的確在談休息,是以,汝可能還沒學會如何認命。我在想,就汝而言,如果真懂得認命,那麼,就應該把所有的病痛和折磨都當作休息看待,而且,由於這種休息其實一無益處,是以,汝當咬牙轉頭努力地去活出自己不一樣的命,以便拋掉這種休息,而這其實也就是我要說的認命的真諦──立自己的命。
    如果汝看懂了我寫的這些話,那麼當知,生命已然走到這步田地,當明白磨難之來,正好是用來加深汝的體悟及證立己命的契機和個中的質量,而且,上天這樣待汝,正是要以汝為木鐸,以世間少有的汝這種人的經歷,去豁醒其他沒有這種機會,生命尚有欠缺的人,以便讓這些蒼生免於苦難。
    小家伙若能轉念一想,那麼凡聖一線之隔,人生不是充滿了光輝嗎?像我這個糟老頭,現在就很感激小家伙給我上了這麼一課,我自己那有這種機緣啊!

想休息的友人,請開心地努力。

3 則留言:

  1. 匿名1/26/2015

    這封信令我心有戚戚焉...。有時感到很累時確實真想放下一切「休息」。

    人難免脆弱,我花非常多的時間思考、體驗脆弱時的我,因為這實在不同於平時那好鬥、反抗、批判、戰鬥狀態的我。也許因為經常耗費太大的能量在抵抗現實,以致於也易於感到疲累。

    曾經寫過一小段話給一個朋友:
    "其實這世界上不會有「樂此不疲」的事情。有誰能夠一直「不疲」。如果有付出、努力、認真......怎麼可能「不疲」。重要的是,會不會因為「疲倦」而不再繼續。或者每一次倦了是否能夠再養足飽飽的能量再繼續「樂此」。"

    在2009年寫過一篇有關從莊子庖丁解牛論休閒與養生的小文章。有個小結論:
    "生命的活潑必須有「休閒」狀態,休息、停頓、呼吸、再出發。這是養生,也是場動態自然美學的展現,如同庖丁解牛。"這裡的休閒重新詮釋不同於一般所謂的休閒活動。"

    親愛的朋友,當感到累、感到疲倦時,就休息吧!就像交響樂章的中那美麗的休止符--停頓、呼吸、再出發。

    「休息」不是完全停擺不動了,而是轉化讓你感到疲累的狀態。
    我的經驗是,好好的聆聽自己的身心,透過「行動」來轉化,煮杯佳茗、烹頓美食、讀本益書、聽席好話、行走山林...然後將這美好和人分享。每個人會有每個人的方式,妳會找到屬於妳的最佳方式。出雲曾說:「看看這天地多廣闊。」、思哲曾說:「看看這小草從石牆中探頭,多活潑多堅毅。」

    一個爬山的小經驗分享:有一日不知道是否因為身體狀況不佳,在登高之際,我頭動欲裂、脾胃攪動翻滾,鮮少喊要休息,此時,我用虛弱的氣息呼喚著「可以休息一下嗎?」。出雲說:「不行完全停下來!繼續行走,可以慢、很慢,調整呼吸、再調整呼吸,在這調節過程中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我在這過程,慢、再慢、調節、再調節,從困難到漸漸緩和。沒有放棄、沒有停滯,但因為這慢步的經行,我的身體有了不同的狀態和能量


    我知道,這很不容易。請加油,親愛的朋友。

    回覆刪除
  2. 匿名1/26/2015

    爬山的時候,我總以為最美的時刻,是累了,坐下來,休息回望群山、幽徑的時刻。若說有什麼與天地萬物合一的境界,往往,都發生在這個時刻了。極疲累,這所以一坐,便極輕鬆、自得、歡樂、與天地萬物合一了。累了,就休息,原天經地義。但還得知道,累了,而休息,生命忽而才提升到最高的境地上去了。

    不累而休息,無味;累了而不休息,不也挺奇怪;累了,不妨坐下、歇下。在我,還要再說「坐不如躺,躺不如睡」。休息足了,電力充飽了,又可再做下一輪的挑戰了。休息,大略即「歸零」,「歸零」,大略便是準備再幹一場、再活一次!

    不過,人生之奮鬥,還得適性、適己之能的。一棵玉米,想長成紅蘿蔔;一枝玫瑰,想變成黃菊花,任你再努力,大略做不到的。人,大略只能是自己,做自己愛做、能做的事情,也很好了。好好做一棵玉米、一枝玫瑰,也夠美、夠好,足可絕世驚艷了!

    不安於做自己,玉米求紅蘿蔔、玫瑰求黃菊花、有限求無限,或者也可能的,但,方法是什麼呢?大略你得先有齊天大聖72變的本領,才能來這裡變變變。否則,「以有涯隨無涯,殆矣!」這是莊子先生的警告,你不聽,搞成精神緊張、健康衰敗,乃至小命不保,不是常見、常有的事情嗎?難道,可以不特別戒慎恐懼之嗎?

    人,大略是有限的吧。至少,我們可以做自己喜做、能做的事。這樣做事,大略,也足可「樂此不疲」了吧!真累了,就休息,休息足了,接著再幹,也足可行之長久、久遠了吧。亂套用聖人們的話語,或有點類似「修身以俟天命而不惑」的那樣的意境了吧!

    哈哈,一己淺見,寫來,必謬誤很多,只求一己之樂,或全無參考價值呢。

    回覆刪除
  3. 匿名1/26/2015

    親愛的朋友,雖然你我不相識,但請堅強,人生之途所遇到的本來就不會是道道彩虹,請多加油 。(冬梅1/26/2015)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