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公告

歡迎加入親近自然的感受分享及哲學議題的討論。(2014/12/03
凡出雲曾貼出過的文章,皆可於首頁導覽列的各區塊中重新點選瀏覽。
出雲將陸續貼出哲學性文章,可以透過網路超連結查看原文,且只要在連線後點選「下載」(工具列),就能夠在下載檔中直接拷貝原文運用。引用時,煩請註明出處即可。(出雲寫於2014/12/16)

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闇:幽黯》

【專欄】:幽黯

思哲


  「怕受傷」?我想,我是怕,怕極了!但卻不會因此就不進入。甚至,會自主地勇往直前、甘冒風險、不斷衝撞。有些怕是不得不的被動遭受,有些怕又是如此的主動自主地陷入。是不是在做、在行當中就不怕?不!依然怕極了!怕失去、怕一無所有。但我依然做、依然前進!此刻,是否可以說「我不怕」?!
  在荒野自然中,我怕高、怕陡、怕涯、怕蛇、怕蟲、怕黑、怕累懼怖之情非能控制但我依然進入、依然行進著,且如此地樂於徜徉在這山林之間。
        我想,光明與幽黯是一體兩面的,有多陽光就有多陰暗。這光亮這陰影構築了「我」。

攝影:到影──思哲撰文:思哲

1 則留言:

  1. 出雲1/27/2015

    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害怕是一種維繫人類生存的重要機制,容或那就是「危險–害怕 中介–謹慎適度地回應(行為調整)」之謂,換言之,也就是人之行為的一種單純的刺激–反應模式。職是之故,如果「謹慎適度地回應(行為調整)」是「害怕」要trigger的特定反應機制,那麼,我們必須知道自己在怕什麼,這個機制模式才能有效運作。
    果是,抽象而言,那我們到底在怕什麼?怕特定的外在人事物?怕未知的人事物?怕自己所思所想的∕不能思不能想的?怕自己的「怕」?看來,答案並不容易確定。是不是我們其實怕的是這種「不確定」?或者,反過來說,也怕的是我們不想要的那些「確定」?這樣的「怕」,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或者,具體地說,譬如,怕蛇,怕被牠咬到,被咬到會中毒死亡——這是怕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是怕蛇自身(其實,並沒有被咬到,甚至,從來也沒有被咬過)。譬如,怕黑,容或是怕面對未知的不能思不能想、怕面對不確定的無所措手足,而「黑」本身可以不蘊涵任何可怕因素。
    看來,我們總是在怕「自己」嘍?這是怎麼回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