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的盲點──小油坑山
大部分的遊客來到小油坑停車場,多半是去小油坑看火山噴氣孔和硫磺礦坑等等,且更多人是要走小油坑石階路捷徑去登七星山主峰;畢竟,很少人知道小油坑也是一座山,只是山頂平坦而已。小油坑山(834M)也有三角點基石──三面刻有:四等三角點∕No.
150∕都市計畫局。
今天我帶著學弟走小油坑山;陽明山天氣惡寒,一片雨霧,四顧茫茫,不知身在何處。
來到小油坑停車場,沿著遊客中心後方的石階往上走,走到觀景台,基石就在觀景台前的箭竹林洞中,洞口有登山前輩绑的布條,鑽進箭竹林洞,沿路都綁了布條,壓低身子循布條方向往前鑽約10公尺,就看到小油坑山的基石了。
小油坑山也是五年前我在找尋陽明山古道時,落(ㄌㄚˋ)掉的一座山。
從小遊坑遊客中心旁的石階路向上走,看到「小油坑箭竹林步道」的指示牌——這個步道環繞遊客中心後山一圈,可以O型回到遊客中心——即向左轉,向前走約十分鐘,見著了一座觀景臺,找到觀景臺前較大的箭竹林洞,鑽進去就會到達小油坑山基點。
當我在小油坑山基點拍完照,鑽出箭竹林時,巧遇一隊由香港來的隊伍,我告知領隊小油坑山,他說壓根兒沒聽過,但當下接受我的建議,不疑有他,立即帶大隊人馬進入箭竹林洞,結果領隊出來後向我豎大拇指。這真的是一趟奇遇,我們都這麼想——誰知道小油坑停車場還有一座有基點的小油坑山呢!
(攝影:出雲∕撰文:出雲)
〈荒山搶白8〉:2021/12/09
回覆刪除「回到自身」(反求諸己)似乎是華夏文化的大宗大本,諸家皆以此為心法。
俗謂「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儒家講做人、道家講做事、佛家講修心;凡此皆不離「回到自身」(反求諸己)以實現其「治」。
孔子:「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
孟子:《孟子.離婁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離婁》)「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公孫丑上》)孟子講「曾子之勇」的轉述。
老子:「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道大難以究詰,故只有回到自身才能消化它,因此「人亦大」,固是人創發了道,人效法其「自然」質而創發它。「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第40章》)回到自身,「道」才有可能被體現,而正因為「道」的作用示弱,萬物才有餘地發揮自家之用,而成其為萬物。
莊子:「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於非人。」物我之分兩忘,且未淪為物。
墨子:「見不修行見毀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墨子.卷一.修身》)發現自己品行修養得不夠好,被人詆毀,不要去抱怨,要先反省自己,這樣,別人的抱怨就少了,自己的品行也得到了修養。「有諸己,不非諸人;无諸己,不求諸人。」(《墨辯.小取》)其理甚明:「你自己有這樣的主張,就不要反對別人有這樣的主張;你自己沒有這樣的主張,就不要要求別人有這樣的主張。」
韓非:「不躓於山,而躓於垤。」(《韩非子.六反》)「觀聽不參,則誠不聞。」(《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此皆人失其自容之體,而輕忽有失矣。
若是,華夏諸術,儒、道、墨、法,皆訴求反求諸己之道術,以自體不可方物,而以道昭也。
老師,請問小油坑山一圈步行至結束大約耗時多久呢?
回覆刪除如果從小油坑遊客中心起算
刪除繞行小油坑箭竹林步道O型一整圈
再加上查看小油坑山基點
全程大約耗時45分鐘
徐步知了1:2021/12/10
回覆刪除若要修行
行住坐臥皆可(若「一行三昧者」)
是此
獨步山林
心中思量天地人我
亦只有直面和承擔
逃避不得
我遂告知學子在山林行走當可修行
而且亦有覺於大千世界
這就像另類禪修開悟
結果學子們為這種「行覺」取了一個名稱——
徐步知了(「蟬」,借喻為「禪」,因非真修禪,寓意多方)
哈哈
我今所言徐步知了
Hank Chen:
回覆刪除下回有空回來
可以相約爬臺北的山
汝比較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