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公告

歡迎加入親近自然的感受分享及哲學議題的討論。(2014/12/03
凡出雲曾貼出過的文章,皆可於首頁導覽列的各區塊中重新點選瀏覽。
出雲將陸續貼出哲學性文章,可以透過網路超連結查看原文,且只要在連線後點選「下載」(工具列),就能夠在下載檔中直接拷貝原文運用。引用時,煩請註明出處即可。(出雲寫於2014/12/16)

2021年2月6日 星期六

〈久違了石龜坑山〉

 

久違了石龜坑山

        自從上次白石山走了10個小時後,擱置已久的這塊山區又開始在腦海中板塊遷移記憶的碰撞趨於頻繁,想著想著就去走走了。

  記得第一次上石龜坑山既偶然又隨性,那時,路過百吉林蔭步道,經常看到途中那條路跡很清楚的岔路,但不知道會去到哪兒,於是有一次就與小兒子走進去一探究竟。

  一上山,開始時走在林中小徑,乾燥的林中路覆滿落葉,走來十分舒爽,接著開始上陵,由於石龜坑山與白石山的稜脈相連接,所以,山上也多巨石,有很長一段稜線,走在巨石之上,不好下腳。石龜坑山雖然才480M不過由於起登點低也要上攀好一陣子下山時尤其陡峭,要攀越十幾個大石塊,陡斜坡也多,走來感覺有點險峻,不過下到百吉林蔭步道就好走了。

  從地圖上看金面山(667M)十三分山(615M)白石山(625M)石龜坑山(480M)頭寮山(480M)、溪洲山(578M)、新溪洲山(475M)石牛山(671M)幾乎依序排在一條直線上由東北向西南筆直而來是桃園大溪一帶黃金稜線——這些山都讓我領略過探勘的欣喜,也全都帶學生們走過,永難忘懷。這一條稜脈,巨石特多,形成很多艱難地形;但山的感覺很好,野味十足,是都會人親近山林的好去處。

 (攝影:果果啦粒撰文:出雲)

14 則留言:

  1. Notes dictated to someone 173:
    頭一回用1300萬畫素的手機拍照
    的確非常銳利
    讓人眼睛一亮
    感覺拍攝的山景比肉眼看的還帶勁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老師好~我有寄信到您的信箱,不知您何時比較有空,希望能回中央向您問候請益。敬祝新年快樂!

      刪除
  2. 有機會可否讓久未連絡的舊學生跟跟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久沒有帶學生爬山了
      只是偶而會帶從未爬過山的學生「荒野啟動」一下

      我都在帶老先生們爬
      老先生們多少都需要「新生」,帶他們爬會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煥然一新
      容或對未來就會更抱持熱望

      再者,答應帶學生爬山,通常會變成一種責任
      責任會轉換成壓力,我這個年紀已然感覺不好受
      所以,我都不帶學生爬了
      老學生更是,老學生們都有過跟我爬山很充分的經驗了,應該都可以獨當一面才是

      刪除
    2. 老師~我聯絡不上你。安好否?

      刪除
  3. Notes dictated to Leonie:
    无論是Roland Barthes的想法,或者是我的想法
    都是有一把年紀的人所思所想
    因而由「我思」回到「未思」的距離都比汝們年輕人要遠距得多
    所以,可能也比較謹慎保守些

    果爾如是,汝喜歡拍照沒有什麼不好
    隨順己性都是好事
    多拍幾張與众人分享,應是美事一件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2/12/2021

      謝謝老師的山林所記。
      希望今年還有機會和老師一起去親近自然。
      大年初一,學生給您拜年啦!
      身體健康,平安如意!

      刪除
  4. Notes dictated to someone 174:
    白石山可謂四通要衢
    面對白石山,向右走可抵十三分山,再往前可達金面山(更往前是金山面山)
    向左下稜再可往石龜坑山、百吉林蔭步道、大艽芎古道(一般人體力限度到此),健腳可以再走新溪洲山、下溪石亭,再回繞慈湖
    沿路有四個用餐點:瓦房、阿婆麵、三坑老街、慈湖
    不過自己煮,風味十足

    回覆刪除
  5. Notes dictated to someone 175:
    過年
    不知众人如何安排
    反正連假,遂到石龜坑山走走——雨后稍泥濘不取
    再到老地方五寮尖探望一程
    遇到的都是親子團,也就是,皆中年團隊,還在養小孩
    要之,父母願意把小孩帶上山,的確是很有遠見的作為

    途中遇到一對中年夫婦,邊爬五寮尖邊聆聽Amadeus Mozart的《D小調安魂曲》(K 626)
    但實在開得太大聲了(聽交響樂的人多半很得意且炫耀他們的「聆賞水平」,其實這首曲子除了人聲實在很吵之外,不開大聲一點,有些樂段還真會聽不見)
    於是我把兩人痛駡一頓——來到大自然不好好聆聽天籟,還把家裡的人籟拏來變作噪音擾人
    兩夫婦人很能容忍,居然說那麼他們把聲音關小一點
    我說不必了,趕快爬開吧,免擾我清音

    唉,把他們趕走后
    我邊爬邊想,糟老頭還真難相處
    一點修養也沒,大聲聽交響樂有什麼不好嘛

    回覆刪除
    回覆
    1. 呼應老師: 耳有同感! 每次經過這種快步走過,心裡一直默念著,我不想聽 我不想聽 我不想聽….. ,不夠有勇氣告訴他收起你的擴音機!爬山就是要聽大自然的聲音,在山裡面愛音樂的人還真廣,不同音樂聲在旁邊揮之不去,被逼聽音樂,真的很痛苦,熱愛音樂絕對沒有錯,但就不能暫停不影響其他山友與大自然嗎?
      這些人也不會在捷運站大聲的播音樂,既然大老遠登山,就不能放下音樂,好好的聽一下最天然的聲音:微風、樹搖、動物、昆蟲、自己心跳聲音。
      藍芽耳機也很普遍,想在山上聽聽音樂,戴上藍芽耳機,絕對是比擴音機好上一百倍的選擇也不顧人怨,惹的心情不愉快,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到底是誰錯啊

      刪除
    2. 其實真的是我修養不好
      爬山沒有完全投入,才會被外物影響
      如果真的沈浸在山林的喜悅中,就完全不會留意到身外之事
      這我很有經驗了
      爬孝子山和慈母峰時特別有過這樣的感受
      那是一種渾然忘我的情境
      要下山時才醒過來
      很難忘懷

      刪除
    3. 沉浸境界好高不容易,配合老師爬山目的那篇發表,略懂~學習記下來面對外在一切干擾,沉浸靠修養/有感僅忍耐.

      刪除
    4. 請以e-mail聯絡。

      刪除
  6. Notes dictated to someone 176:
    趁著風和日麗再探石龜坑山
    不過是從百吉林蔭步道隧道口直接由左邊山路上到總督府古道路口,再左轉走下來直抵石龜坑山登口探視而已

    百吉林蔭步道舊稱百吉古道,更古早時即稱石龜坑古道
    由百吉隧道口直接左上即是往總督府古道路口的山路
    這一條山路我曾經帶學生爬過不下20次,應該有很多人都還記得才是
    不過,上總督府古道路口另有一條山路要翻越百吉隧道正上方,較難走,卻是我比較喜愛的路線
    這條較難的路也有不少學生跟我一起走過
    感覺上,這裡不只是交通要衢,也是众山路線會歸的要地

    登山口的指示牌上寫著「往白石山、石龜坑山」
    次序有誤,是先到石龜坑山,然後才會上白石山
    示意者較重視白石山吧——以打鐵寮古道故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