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獨白與壟斷
德裔美人Herbert
Marcuse在《審美向度》中提及:
成為一位藝術家的代價是,去體驗把所有非藝術家們所謂的形式當作內容、當作「真實的事物」(die
Sache selbst)。這樣一來,人也就歸屬倒置的世界,因為現在,「內容」——包括人自己的生活——變成了僅僅是「形式」的東西。(Marcuse,
Herbert, 1978, Aesthetic Dimension: Toward
a Critique of Marxist Aesthetics, Boston: Beacon Press, p.42.)
藝術家的確不斷地在創造形式、把握形式、賦予形式;也總是有不尋常的想法,而且,他的想法更透過種種形式而顯現為他的風格。
不過,人的很多「想法」常常只是種種「廣告」而已——只不過是表達了「想要什麼」和「想推銷什麼」的代言。
真正的「好」想法,其實更像是種激情(passion),那就如知性呈現了「好天氣」,讓人們一時很想出外活動活動筋骨——觸發人去「採取特定行動」。
因此,藝術家創作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往往都是思維(thinking)與作為(doing)無法分割者。總而言之,藝術家的「想法」都與特定的「形式」嵌結,而變化萬端——藝術家的作為,即先開發一種「想法」,再善巧地以特定形式呈現這種「想法」,並漸漸形成為自己的風格。
近日我看了黃敏俊在秋刀魚藝術中心的個展(2018/12/30-2019/02/28)——「光形:光色合一」——果然是推出了一種他很得意的「形式」〔可謂——相當Marcuse——這是我的第一感〕,而且,善巧霸道且令人無從閃避地推到人前,讓展場人影幢幢。然而,這種盛況是藝術政治效應?家族倫理光環?還是別具其他涵義?
我踩踏在秋刀魚並這樣揣度:一旦置身黃敏俊的展場,一者,有些人或者一時不予置評、冷眼旁觀,把藝術家的心血變成一堆廢物,這樣,藝術家不論想要傳訊什麼,都宛似在獨白;再者,有些人或者一時被藝術家打動,震憾於其風格的宰制,進而被其種種「想法」壟斷。果爾如是,在展場中即因為這種冷熱效應相激而形成「氣候鉅變」,而當人有幸置身於「颱風眼」,那麼或許還有一些餘力把這種境遇判讀為展出成功,此固大大不同於那些展場始終相當平靜的場域感了。
(攝影:秋刀魚藝術中心∕撰文:出雲)
老師直言:「藝術家的作為,即先開發一種『想法』,再善巧地以特定形式呈現這種『想法』,並漸漸形成為自己的風格。」並接著指出「有些人或者一時被藝術家打動,震憾於其風格的宰制,進而被其種種『想法』壟斷。」
回覆刪除想請問老師,這樣的「壟斷」是觀者自我詮釋的「壟斷」(與作者原意可能有出入),還是觀者被迫接受作者形式上宰制、引導啟發特定祈嚮所促成的「壟斷」呢?
啊哈,汝的問題很好,可以幫我補充言說之不足。
刪除要之,依據Hans-Georg Gadamer (1900-2002)的看法,藝術品一旦展出,即脫離了創作者的控管而有了「自我表演」的機會。
然而,一幅靜態架上畫如何「自我表演」?是以,Gadamer的意思是說,這時際就輪由進入展場的觀者「再創造」了,而當觀者因此而深有所感,並契及歡愉時,即可謂藝術品有所「表演」。
職是之故,整個「藝術事件」(突現)涵概了藝術家的創造(creation)、觀者的再創造(re-creation),以及藝術家和觀者的歡愉(recreation)。
是此,「藝術事件」可謂是:Creation → Re-creation → Recreation整個歷程之加總。
但是,一旦觀者方面的「再創造」發生短路,換言之,觀者看到藝術家展出的作品,卻一時目瞪口呆,完全無法措手足,這時候,「藝術事件」即可謂被藝術家完全主控。
所以,「壟斷」其實比較上指的是觀者呈現的Stun狀態。
Notes dictated to someone 102:
回覆刪除如果畫家早先從家鄉的風景寫實開啟靈感
促使畫作充裕地展示著在地性
那麼
當畫家由寫實邁向抽象時
會有什麼轉變?
我想
觀者可以想像一下──「一種『沒有首都的地方色彩』的湧灌」
如果畫家原本很忠於或熱愛於描繪鄉野
大塊假我以文章
尋常浪漫地讓自然天光溢滿畫布
那麼
當畫家由寫實趨向抽象時
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表現?
我想
只有用一種「卡通化」的著色才能與先前的天光抗衡
而「特藝色彩」(Technicolor)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畫家之揮灑
很伊士曼(Eastman),是吧
……畫家一直在找尋「對的」的顏色
Notes dictated to someone 103:
回覆刪除問題是
顏色永遠與光和眼睛有關
「實物–光–眼」是「顏色」呈現的鐵三角
通常,眼的知覺攝受模式是不能改變的(我們大概也不會戴深色太陽眼鏡去看一幅畫吧)
可以改變的是光的亮度和實物的質性
但實物的「質性」和光的「亮度」之間關係畢竟也是一定的
若是
我們是否可以反其道而行
——也就是讓光的「亮度」和實物之「質性」間的關係反常化
若是
我們「不變的」視覺現在會看到什麼?
哈哈哈
這就是我在「光形:光色合一」展場領略到的東西——一種很棒的想法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這樣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