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專欄】:國際學術會議與談〈《莊子》的童心無計、視點遊觀、倫理呼喚〉
元月十三日受邀參加淡江大學中文系主辦「文學研究的當代新視域:第十五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特約討論賴錫三先生〈《莊子》的童心無計、視點遊觀、倫理呼喚〉(以下簡稱〈賴文〉)。
短短8分鐘的與談,我用掉了兩個晚上來經營,姑且不論我的努力對大會或賴先生是否有助益,主要是我釐清了一些自己的盲點,因為,閱讀〈賴文〉讓我格外需要面對自我(ego)。要之,在我執教哲研所多年後,賴先生考進來成為碩士班研究生,而今,我要在一個會議平台上客觀地思索賴先生的言論——時空真的有一些間距,使我不時需要停下來自我審視是否會因為持平客觀的訴求及諸多憶往,而失去了我慣常的互動風格。
基於過去的經驗,我明白一般日常與談的方法畢竟行不通,是以,我採取了一些因應策略,主要是把我自己的想法表達得更清楚。總之,我對論文的要求不外:(1)極端重視創意,甚至靈光乍現之第六感(hunch)也不放過;(2)盡量不要堆砌僅僅只作為論者一己之「發言許可證」的眾知名學者的看法;(3)提供創意見解時可以去脈絡化無妨,然而,如果是進行推論或論證,那麼,一定要針對特定論點進行交互參照、正反並陳;(4)顛覆或解構既有成見,要有一定之尊重,更不要違犯稻草人的謬誤(fallacy of
straw man);(5)要能正視語言意義與價值評估的嵌結,並重「語意」和「語用」共同形成的語境,而能在其中找到恰如其分的評價觀點。
與談全部內容,見:〈國際學術會議與談〈《莊子》的童心無計、視點遊觀、倫理呼喚〉〉,存於下列超連結,歡迎閱讀下載。
已下載,定仔細拜讀。
回覆刪除莫問狂於0221提問曰:「『食道』的『限制原則』是否也可以理解為類似《莊子》的『因其固然』、『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化其道』、『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回覆刪除這個問題乍看之,以為不難作答,因為既然此處論及的「限制原理」亦可視之為「存在原理」,那麼,《莊子》的措意看似是與之相通的。但是,仔細再尋思,前述理解不能成立,因為,在《莊子》而言,「存在」本身的「意義門檻」或「價值看板」皆不同於〈鄉黨〉文脈所彰顯者。要之,《論語》與《莊子》所推崇的「存在」之標的物畢竟不同,簡言之,以「存在」本身所祈嚮的「悅樂觀」大異其趣即可見微知著――《莊子》標榜「逍遙」,再詮解為「至樂無樂」;《論語》則標榜「孔顏之樂」,再詮解為「貧而樂」、「富而好禮」。若是,《莊子》與《論語》循「存在原理」所突顯者固不同,是以前述「理解」當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