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公告

歡迎加入親近自然的感受分享及哲學議題的討論。(2014/12/03
凡出雲曾貼出過的文章,皆可於首頁導覽列的各區塊中重新點選瀏覽。
出雲將陸續貼出哲學性文章,可以透過網路超連結查看原文,且只要在連線後點選「下載」(工具列),就能夠在下載檔中直接拷貝原文運用。引用時,煩請註明出處即可。(出雲寫於2014/12/16)

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紫光消暑湯


《行草:紫光消暑湯》

在不時聞道汗酸味的季節裡我想做一鍋這時節還想大口喝下去的湯——且具清熱活血止痛消腫的特殊功效——紫光消暑湯
食材茄子(圓茄子)、豆腐、味增、青蔥。
做法(1)先把豆腐和味增以適量的水煮到入味;(2)加入切成大塊的茄子;(3)茄子適度煮熟後灑上蔥花起鍋。
這鍋湯無需加其他調味料上好的味增已夠味
湯喝起來除了有濃郁的味增和豆腐的鹹味及香味之外邊喝湯邊咀嚼著蔥花粒也有極佳的口感不過這鍋湯至上的味覺卻是在鹹鹹的湯飲中嚼出茄子的甜味,那真像是在舌尖釀出了花蜜啊。
但是如何才能適切地把微苦的茄子煮成入口帶甜而又有嚼勁的素果肉呢?畢竟要如何拿捏火候?這就是煮這鍋湯時煞費思量的終極挑戰——平時不提信仰的我,這時際也只能相信,這只有上帝才知道。而且,這點也終於讓我明白「民以食為天」的意義。
我想寫一本書《食道》,多日來幾經思索,第一個擾人的問題是:「民以食為天」的「天」,到底是什麼意思?若比照前面喝湯的感覺當人們有一種「極致」的要求時,才省得這個「極致」的獲取卻往往需要仰賴外在法則決定,「民以食為天」大體可以先由這裡開始思考,而這大致也就是講述「食道」之伊始。

圖片多多開伙網URL = www.dodocook.com/recipe/42448
撰文出雲

6 則留言:

  1. 《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指民食的重要。但是人類不能只停滯於的自己的生活裡,去思索應該如何食,而是尊敬大自然,讓萬物適得其所。趁現今自己還有精力和體力時,思考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我是素食者,能食的皆吞,美味只在喉嚨前段,吞下的後段都一樣成糞土,有的無味,有的奇臭,決定於你選擇的食物。若此,營養過剩的今天,美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簡單就好,樸實的料理就是美味、亦是芬芳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腦科學目前的研究指出,人們以往對「味覺」的推想會誤導人們的想法(「美味總在喉嚨前段」的說法是為限制之代表一例―――讓人無法對「味覺」有真切之把握和突破;或者,但說無妨,但那就不是我現在的《食道》要討論的「味覺」了),也是未能對焦的。要之,「味覺」的接收器(以往人們稱它為「舌頭上的味蕾」者)最重要者是那些分布在小腸中的受體,而「味覺」的主要功能也被確認為讓人的身體活動得以啟動,故它與人的「實踐意願」關係至切(這是「食道」要講述的重點之一)。
      Wow! 三個多月沒有在blog留言了,還有點生疏呢!

      刪除
  2. 民以食為天;廚以食為藝?
    感覺這中間有很多間隔,從溫飽到美味到發展各種技法、流派,可能在選材及製法上又牽扯到風土民情及文化。在調味及香辛料使用上,又各有差別。現又有注重食物的本味並使之去蕪存菁而昇華的技術,如(分子技術)。但總感覺這些都未切中要點,食之本質與食之道好像並不完全相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再度讓我看到早年就見識過的汝的美好
      時間間隔很久了
      這次有點驚艶
      相對而言
      很細緻孅巧的心靈觸感和思辨觸角

      不過問題來了
      汝所言的這個「本質」是屬於「食自身」的
      我們的思想碰觸得到它嗎?
      還是另有所指?
      那麼,我們能夠想些什麼,以致可以言說乎「道」?

      刪除
    2. 修點菜9/29/2016

      食自身與食之道認為是碰觸的到。只是似乎會因為我的"理解"而變得遠了。理解或體驗了,可能產生了一種食之道。但似乎這樣的食之道與食自身已變成"我"與"食"的對立。那是否擺脫了"理解"便能不只是碰觸。但人又怎麼能擺脫理解?

      刪除
  3. 【徵求食物照片】
    各位朋友
    請把生活化、生活導向的食物照片
    以JPG檔寄到我的信箱
    以為專欄之用
    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