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專欄】:走過創傷
我28歲時得舌癌,前後,歷經十次大小手術。手術後,顏面猶如裂土、凹凸不平。幾次與死神拔河,儘管艱苦勝出,卻已經成了顏面、言語雙重殘障者。但危機就是轉機,逆境是順境開端,即使在夾縫中也能活出生命的亮麗。
我以「今日不衝,明日成蟲;今日敢衝,來日成龍」來勉勵自己,抱著「學到老,才能活到老」的正向思維,不斷地精進,正因為是「殘缺的線條也可以成為美麗的詩篇;那病體散發出來的光與熱,來自永不放棄的信心。」
今天,我要透過自己艱辛走過的心路歷程,喚起當前生命陷入困頓的人,勇敢的走出去,在艱困的人生路上,磨出金鋼般的生命力。
(攝影:出雲∕撰文:蔡林樟)
很感人!
回覆刪除請千萬不要把生病當作「個人的罪孽」,而「深感虧欠」。
回覆刪除生病是一個人經常可能面對的事,不過,如果病痛形成為對一個人的重大折磨時,人們經常就會衍生許多詭異的聯想,甚至,這些聯想更會轉變成一種「傷害之源」。Susan Sontag在其《疾病的隱喻》中即提問:
為什麼人們會對疾病處境虛構出特定的懲罰性或感傷性的幻想(the punitive or sentimental fantasies concocted about that situation)?
Sontag本人曾罹患癌症,她說,罹癌後令她感到最痛苦的事情,並不是疾病本身所帶來的折磨,反而是人們把疾病隱喻地視同為一種道德懲誡,形同於為病患貼上了不道德的標籤之後,所帶來的殺傷力更讓病患孤立無援地就死,這畢竟會讓病患非常不堪、恐懼和孤獨地死亡。
「疾病的隱喻」會帶給病患殺傷力,主要是因為它會形成特定的「隱喻成規」,此或可以中介嵌結關係表之如下:
命名活動 ──────────────────────┬─────────────────────── 隱喻成規
別具用心地添加新東西(賦予意義) 中介
是以,關鍵就在於這個「別具用心」,我們關懷病患,便不應對病患的處境「別具用心」,更不能把不當的、不相干的道德懲誡加諸其人,而病患本人也不應當對自己有這樣的自我懲誡才是。
Sontag的論述,請參考:
Sontag, Susan, 1990, 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 New York: Picador-St. Martin’s Press.
程巍(譯),Susan Sontag(著),2014/01,《疾病的隱喻》,臺北:麥田出版,初版二刷。
感恩關心 我認為不放棄就有希望 生病固然很苦 但吃苦了苦 苦盡甘來 請先懺悔過去的所作所為 改變一下 面對它 接受它 處理它 放下它 善念善行自然會得到回報 生命本身會找出路 祝福大家業障病障悉消除 身心得安康
回覆刪除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刪除令我折服,一路的波折都沒擊垮學長,值得我們向你看齊
回覆刪除相當振發我!!! (仲彥)
回覆刪除感恩 只要肯學習 肯努力 肯付出 肯負責 生命自會創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謝謝
刪除知道生命是為何而活,再多的困境與挑戰都能安然的接受與度過。最怕是喪失了生命的動力,也就是活下去的意欲──哀莫大於心死,然而,貼文給了我們完全不同的人生視野,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崇高與尊嚴,猶如盛開夏荷般的燦爛與美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