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東峰與親近大林丘山
合歡東峰(3421M)是合歡群峰中的第二高峰,只比最高的合歡北峰(3422M)低一公尺。一般由松雪樓後方起登(路線便捷,而另一登山口在合歡山莊旁,前往山莊的小徑約走450M,右側即見東峰登山口),全線落差300M,步道長度1056M,全程多是木棧階梯,總共有1937階,當經過廢棄攬車站時,大約還有一半路程即可登頂,來回約需2-3小時。
合歡東峰是南投與花蓮的界山,山頂視野无敵,是百岳的「九峨」之一;除了靠公路那端有一小片冷彬林外,餘皆玉山箭竹,風景真是美到不行,走在通往東峰的山徑上,无法想像四周有那麼多山環抱著汝,不僅可飽覽合歡群峰、奇萊連峰、卡羅樓斷崖;天氣晴朗,連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甚至遠在南端的玉山也盡收眼底,此外,武嶺、昆陽等據點自不在話下,讓我不得不禮敬有加。
若走合歡山莊對面步道,步道口就是那片冷彬林,再往前就只剩玉山圓柏、玉山杜鵑(兩者間有玉山當歸,開繖〔ㄙㄢˇ〕型淡黃綠色小花)、高山薔薇、玉山箭竹等灌叢;箭竹林中住著一種俗稱黃鼠狼的華南鼬(ㄧㄡˋ)鼠,當人們走過時,經常出現在道旁。若走松雪樓後方步道,那麼,一開始就是木棧階梯,一路陡上,原本以為這樣的路走起來一定十分單調乏味,但是,一旦搭配上周遭山岳的无敵視野,那簡直就當下讓人羽化登仙,登假於道了。
揮汗走在山顛之上,驚喜參半,也經常感嘆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對爬山或有排斥,那麼,人們為什麼會熱中爬山呢?要之,19世紀末葉,在英國稱為爬山的黃金時代("Golden
Age" of mountaineering)。這個標題企圖透過爬山寬泛的切己性來建構當時英國中產階級和大英帝國的新文化。其中,鐵路旅遊的興起和親近自然的浪漫情懷,都不足以解釋這股新浪潮。而根據後來學者專家的研究,主因是英國人對阿爾卑斯山(Alps)的攀登熱愛使然,尤其是白朗峰(Mont
Blance)。為什麼英國的中產階級會熱愛爬山呢?因為他們嚴肅地看待爬山這件事,把它當作是一種「人格–建構運動」(character-building exercise)——包括塑造健康的身體和開闊的心胸。同時,爬山活動也確定了人們的性別、世代與國家認同。
要之,當其時,英國的中產階級感受到大英帝國社會轉型的壓力與焦慮,而適度的阿爾卑斯攀登之冒險行動,恰好能夠舒解這方面的心結和壓力,更能同時表現出英國人的陽剛之氣(masculinity),以及帝國的「征服」(conquest)感。由是觀之,人之所以愛爬山的最大緣由,正如《莊子.外物》所云:「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大林丘山之善於人也,亦神者不勝。」當人們的內心喪失天真、心胸逼窄,而六神无主需要消解或療癒時,人就會去親近大自然,試圖在空曠中獲得寬解。
爬山約略就是實現這種動機的最佳活動之一,沒有這種需求的人,自然也就不會在意爬山。
徐步知了19:
回覆刪除寫完了這篇登山小文
才知道置身山岳的心情和感動
都不是文字能夠表達於萬一的
群山環繞的當下之悸動
筆墨固難以形容
徐步知了21:(回覆我的導生)
回覆刪除啊啊
大人冤枉啊
我不是用屁股鳴唱
我是收縮腹部的肌肉震動鳴腔發出聲音的
我也沒有高高在上
我只是「棲於樹」(Cicada,也就是我的名字)
我在地下待了13年至17年
來到人間以我的方式歌頌世人
連古代的皇帝也都接納而這樣說我:
散影玉階柳,含翠隱鳴——蟬
人間多苦
蟬音消之可乎
哈~我要解釋一下,我家樹上的夏季蟬鳴實在有夠魔音,炎炎夏日,除熱浪襲人外,從林間樹上傳來的蟬鳴,響亮而悠長,蟬鳴是夏天的高溫調頻,詠唱著對生命一期一會的珍重,在看不見的樹葉深處,知啦~知啦~地叫,這隻大鳴大放的夏日樂手老愛跟我玩昆蟲捉迷藏,無蟬鳴,就不是夏天,我愛知了,更念知音難尋。
回覆刪除想請問,我們平常沒有爬山的人,去爬三千公尺以上的合歡山會得高山症嗎?
回覆刪除徐步知了22:
回覆刪除哈哈哈哈
多慮了
所謂的「高山症」是指因為來到高海拔地區,由於高度上升導致環境條件與平地迥異,包括低氣壓、低溫、低濕度、高紫外線等,置身其中的人因而有可能因缺氧導致暈眩、嘔吐、心悸等狀況,嚴重的會形成為腦水腫或肺水腫
一般而言,爬亞熱帶三四千公尺的小山鮮少會出現高山症這種症狀
沒有爬過山的人初次爬三千公尺以上的山
會出現的狀況也可能只會是高山反應較劇烈而已(頭暈、想吐或想睡)
而且多半還要視體質而定
有些人就是不會有高山反應
就像有些人天生不會暈車暈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