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公告

歡迎加入親近自然的感受分享及哲學議題的討論。(2014/12/03
凡出雲曾貼出過的文章,皆可於首頁導覽列的各區塊中重新點選瀏覽。
出雲將陸續貼出哲學性文章,可以透過網路超連結查看原文,且只要在連線後點選「下載」(工具列),就能夠在下載檔中直接拷貝原文運用。引用時,煩請註明出處即可。(出雲寫於2014/12/16)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面天、向天山連走〉

 

面天向天山連走

 

與學弟一同由二指坪停車場起步氣温只有攝氏8,讓人感受到一種刺痛的寒冷,但走到面天向天山步道時,身子已經活開、發熱,也開始流汗。在攝氏8度的激寒下淌汗的滋味,必須親自體會才能知曉。

面天山(977M)位於陽明山公園西區,屬大屯火山群亞群,山形渾圓,為標準的鐘狀火山體,山頂蓋有二座協助通訊用的微波反射板,旁有觀景臺,往下俯視可眺望淡水河下游直到出海口的風景。

登頂面天山後由基點稍往回走,即向天山(949M)登山口及下切步道,前段是階梯陡下,後段則切下鞍部,由於步道左右兩側的山體分別是迎風面和背風面,所以讓兩邊山坡各擁全然不同的植被,突顯為深色山景和淺色山景鮮明對比,非常養眼。

切下鞍部,再往上走,穿越芒草叢即登頂向天山(基點在芒草叢中,不好找,是一大挑戰)。之後循步道往下走,來到向天池和興福寮古道岔路口,左岔前往向天池,再到面天坪(783M),之後可以轉回二指坪步道,完成O型縱走並賦歸。

向天池通常乾涸无水,池底長滿了芒草;有水時池中會生長一種「鵠沼枝額蟲向天蝦」,是世間少見的神物。這個古代的火山口,有山徑環繞一圈,景觀殊異。

今天走在古火山堆中,路線大致如下:

 

二子坪停車場 → 二指坪 面天山登山口 → 面天山 向天山登山口 向天山鞍部 → 向天山 芒草叢基點 向天山步道 向天池 → 臺灣松巨木 面天坪岔路 面天坪 → 面天坪旁面天池 二子坪步道 二指坪 賦歸

 

在前往面天山的路上首先印入眼目的是大屯山西峰,宛似近在眼前大屯山南峰則藏身其後與更東邊的大屯山主峰都看不見,這是見面禮。要之,陽明山國家公園有10座較出名的山頭,從東到西分別是:頂山 石梯嶺 竹篙山 七星山東峰 七星山主峰 大屯山主峰 大屯山南峰 大屯山西峰 面天山 向天山,一次走完約28KM,需時15小時(超勇腳折半),是為陽明山東西大縱走。

今天小撿最後兩顆,於願足矣。

 (攝影:蔡森昌撰文:出雲)

7 則留言:

  1. 徐步知了5:20211231
    專家咸認,面天山與向天山為辨識度極高的錐狀火山體遺形,而位於向天山西側的向天池,則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火山口湖之一。
    面天山上視野遼闊,亦為眺望臺北盆地的極佳地點。

    回覆刪除
  2. 徐步知了6:2022/01/01
    日昨走完面天向天
    今再就近走了一趟五寮尖
    連假第一天人山人海
    每一位登遊者都不假思索地埋頭往上爬
    其實身體的移動大家都太熟悉了
    真正的驚艷往往藏在路邊不起眼的地方

    回覆刪除
  3. 徐步知了7:2022/01/05
    看到周遭人不斷為人世的拖累掛心
    不時為友朋親人的際遇牽膓
    我就覺得自己好幸運
    還能爬山論道
    過著閒雲野鶴般的生活
    真是要感謝天地佛菩薩的照顧

    回覆刪除
  4. 徐步知了8:
    如果朋友們有人心神不寧
    那麼我建議不妨到橫嶺步道散散心
    從劍潭搭公車到湖山國小即見路標指引
    是自然仙境
    緩步其間
    比同杜康

    回覆刪除
  5. 徐步知了9:2022/01/06
    最近一直在下雨
    无法外出活動讓人的身體變得很難受
    這時際若要維持體能
    可以作「雙手高舉、腳不離地的原地踏步動作」
    15分鐘就會冒大汗,精神也好轉
    不妨試試

    回覆刪除
  6. 徐步知了10:2022/01/06
    今天讀到〈臺彎會成為亞洲下一個徒步旅行勝地嗎?〉,文中引介了登山運動推廣者周業鎮(老山猴∕百岳王)的事蹟。
    周業鎮自1992年3月開始登山(大霸尖山),1999年後開始帶團爬百岳;多年來,他的首選路線就是為期六天的北三段能高安東軍縱走。

    2005年陳水扁召見他,周業鎮遞交了「改善臺灣徒步旅行環境」提案,不久臺北市開始每年撥款200萬改善城郊健行步道,其中一條就是由城北陽明山到城南木柵,綿延92KM的「臺北大縱走」。
    2011年周業鎮帶領3位伙伴每人背負20-30KG,以短短87天完成了百岳完登,打破了所有的紀錄。
    2015年周業鎮(當時64歲)在高雄南橫庫哈諾辛山區登山時不慎摔落邊坡,經山友協助移往3026山屋,由空勤總隊直升機救援未果,後由救援人員背負下山就醫。

    周業鎮把臺灣的徒步文化變成了遠足文化。
    他曾提示臺灣最美的山地就在伊加之蕃(我沒有爬過,可以走「伊加之蕃–卑南東稜O型縱走,或可親近之)
    最終台灣政府宣佈2020年為「臺灣山地旅遊年」
    周業鎮現在年事漸長加上腿疾,徒步方式改為「環島旅遊」;但尋常仍每天步行20KM,風雨无阻。

    周業鎮說:「我曾聽人們稱臺灣為美麗島,但只有在登山之後,我才明白她究竟美在哪裡。我領悟了臺灣之美。」
    周業鎮最後這段話,不正是多年來我一直在課堂上向大家說的話嗎?我告知同學們,要領略臺灣之美,必須爬上臺灣的山岳才會知曉;但有些郊山的景色也能媲美大山,感受到重生的雀躍。

    一言以蔽之,見著臺灣之美的深邃感動就宛如重生。

    回覆刪除
  7. 徐步知了11:
    有些山地若是第一次走,多半都需要探勘
    探勘意指某條路線可能一年或好幾年都沒人(更別談隊伍)走過
    沒有布條,沒有路跡,也沒有紀錄,而領隊只能靠地圖研判路線該如何走,那麼,有可能每條岔路都要探一下,這種行程可謂之探勘
    長程探勘風險很高,路線越長,進出都很困難,加上走錯路delay時,接下來要拼命趕路
    這是爬不熟悉山地的困難和風險
    「伊加之蕃」名字甚美,但可能是我的探勘路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