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出場:躺著的西川遙輝
前一陣子,應家人之議,一起去造訪淡水緣道觀音廟的觀世音菩薩,也順道在「道café」讓腸胃莊嚴冥想。
但萬萬沒想到觀音廟當日休園不開放,众人遂緣慳一面。
在緣道觀音廟園外信步走走,遠觀千手千眼觀音聖像時,我突然想到擺在心中很久的「三板橋」就在附近,那是我走過近百條陽明山古道之後,唯一尚未走的一條古道——由三板橋開始的大屯溪古道。
要之,於陽明山踩踏古道時,在國家公園內一直找不到大屯溪古道路徑,後來在清理小觀音山西峰周邊古道時,在小觀音山西峰起登點的叉路上,發現有一條路繼續延伸進沒完沒了的山林,路邊雜木林樹幹上釘著藍天隊的權威路標「往三板橋」——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擺在腦中很久的大屯溪古道。但之後從老山胞口中確認古道途中满佈前人燒炭路、獵徑、獸徑,以及今人的迷途亂走路,還有到別處去的叉路,因此,我也就一直沒有走進去。這次因緣際會,沒想太多便走入古道前緣,少少體會一下這條「路」,然後,很意外的,我們的西川遙輝華麗登場了,而且,是躺著的西川遙輝。
古道,顧名思義也就是一條早已被現代公路取代的路,換一個方式說,在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其他效益能夠讓它被用來走,更不用說要在這個時代發揮「要津」的特質,它終究失去了「路」的意義,很少有人會再走上它了。但是,畢竟還真的是換了一群人在走——這群人走它,大概不會有任何外在收益期許;這群人走它,「走」本身就是最好的內在收益。要之,走入古道,就彷彿更換了大腦裡的座標,又像是換了一顆心,把人的思維置入了另一個遙遠的時空,交織出無盡的大想像。
在我心目中,昔日的古道有兩種:一種是運送人們的期待、希望,甚至是貪婪,會隨著路面的跳動而展示人的雀躍的路;另一種則是在運送完別人的期望、輜重後,拖著疲累的身子,儘量偷(減縮)路線回家的路。前一種路照顧財貨,不太直接考慮人本身;後一種路很複雜,人已然沒有多餘體力考慮什麼,只一味想快點回到自己家裡與家人團聚。
今日這兩種「古道」,最後,好像只剩下後一種成為現代愛山者還有能力親炙的對象。
走在古道,我們畢竟是來尋荒的,但吾人還是像古人一樣,總是要在生活中找到一條路,奔向不同的目標,而古道這條路讓我們發覺現代人生道途的「無用大用」。要之,只要「有用」的路,那麼,一定會成為人不得不走的路;搶、擠、髒、亂、雜,多半很無奈。反之,沒有人走的古道,那的確是一條路,且曾經對許多人很重要,而現在它竟然接通了兩種不同的心境,讓「古」、「今」忽然就在腦中開出一條「道」,那是時代巨輪輾出來的「偉大法則」,而「古道」在其中飄散著一種羊腸小道的芳香,它就像是成年人看到的童話圖案,只要能夠走進去,恍惚就一下子變成了小孩。
(攝影:小蟲【躺著的西川遙輝】∕撰文:出雲)
想請問老師,花蓮除了沙卡礑步道之外,還有什麼值得一去的地方呢?
回覆刪除我想利用休假期間「荒野啟動」一番,畢竟,這是長期處在都會區的我無法接觸到的,想仔細的品茗山林間的「無用古道」
花蓮众多古道(含步道)之首選,以交通方便計,那當然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
刪除首選,不外是——「小錐麓步道」連走「砂卡礑步道」。起點在砂卡礑隧道內(背對遊客中心方向)循行人專用道約行走至400公尺處即「小錐麓步道」入口,進入步道後,途中有繩索橋,非常Nice,走完就接上砂卡礑步道。要之,「砂卡礑」是「臼齒」的意思,也被人稱作「神秘谷步道」,但是,為什麼叫做「神秘谷」,沒有人知道?不過,根據我的探查經驗,其「神秘」就在於走到步道底端,只要再越過攔沙壩,上溯砂卡礑溪源就會知道……)。
次選——「砂卡礑步道」走到底,循右方梯階上「大禮大同步道」。步道稍長,(由這裡看)首段是大同步道,次段才是大禮步道(離出口不遠了),全程約需走3.5至4個小時,不過,從砂卡礑步道底端開始走,那麼,除了上稜那一段之外,一路是緩緩的下坡,比較好走。不管啦,一上稜,不遠就會看到一間原住民經營的餐廳,一定要在那裡吃午飯,即好吃又實惠,填飽肚子,那麼有好一下午的山路供汝消食。
三選——走到大禮步道,嘿,一定會遇到「得卡倫步道」,這就有趣了。如果是單走「得卡倫步道」,那麼,有三種走法:(1)由遊客中心旁之停車場進入步道,直到遇大禮步道再原路折回(1小時行程);(2)起點同前,但接上大禮步道O型折回遊客中心(2小時行程);(3)起點同前,選擇進入大禮步道後,經立霧發電廠輸水管下達蘇花公路,會有新發現。
四選——長春祠步道。如果步道全程開放(我走時,都必定是全程開放的),那麼,先到禪光寺的鐘樓敲鐘(在遊客中心拏到的地圖可以清楚如何走到那裡),在山裡,那鐘聲太感人了,一定要聽自己敲一次——注意聽一下自己的「女人味」(Echo的回應),再過吊橋下行到長春祠,全程不要忘了仙霞隧道和長春橋,途中也不能遺漏「銀帶瀑布」(寧安橋以西不遠的對岸山凹兩段式瀑布)。
五選——梅園竹村步道。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條步道。先走過清溪吊橋,再看九梅吊橋,但是,不能過去(會接上蓮花池步道),要依「往竹村(上梅園)」的指標方向走,若是,步道依偎著陶塞溪前行(沒錯,就是可以上南湖大山的那條路,所以,太管處管得很嚴——時不時就封掉它),我們走在溪的左岸,在這裡煮咖啡,哈哈,「左岸咖啡」(陽明山,還記得吧)。整條路溪深山遠,好不令人嚮往,而且,現在去,啊啊啊,滿山楓紅相望,真是瞧得靈魂都跑走了;當汝看得到上梅園時(西寶農場舊地),一定會嚇一跳,因為好遠好遠、好小好小,而汝正要走過去。遇到忠孝吊橋時,要走過去的(如果汝在太魯閣步道走了幾天,那麼這條吊橋最短),接下來,仁愛吊橋、陶塞吊橋,再到竹村天主堂,這次別忘了去敲一下「1938年德國鐘」,接下來,就要收斂一下了,最好就此往回走,頂多到西寶國小參觀一下(有很棒的後現代建築)。否則,如果是有幸跟著我走的話,那麼,再往裡走,過兩個農場(兩戶人家),會到達「太陽曬不到的瀑布」,再上去,遇見一部落遺址,再來就會走上日本人開鑿的石壁小徑(值得汝細細地觀想,但要非常留意背包不掛搭,不要被它拉下懸崖),上稜後遇一台地,過此高地下到兩條溪流,沿右邊那一條可以跳石走過去的走,再進入一座森林,遇叉路取右,出得森林,就遭遇此程最後的「亞歷山大大帝之歎」——很意外也很驚喜地竟然親身碰觸到陶塞溪,河面很寬,河水很深,這就是此行的終點——路畢竟在對岸,沒有地方容得下汝再走,只好回頭,到西寶國小借宿了。
好了,花蓮的步道暫時介紹到這裡。提醒一聲,要走這些步道,請先買一雙好的登山鞋——台大登山社那群哈山客穿的「爬山雨鞋」,我們不會製做的,那是把「雨鞋」買回來之後,很專業地在內裡下過工夫的成品——需要有人教。
老師愛山的領悟令人敬佩與稱羨。夏荷
刪除Wow! 好久不見
刪除自然本身即無盡漫妙
每一個走入自然尋荒的人都會有很好、很深刻的體驗
只是怎麼走、要不要走的下決斷方式不同罷了
這將衍生「走得自然與否」的聯想……
"跟"著老師的腳步走入自然尋荒是一件很愉悅的事
刪除每當走入自然是我身心感受最平和最寧靜的時刻
遠眺高山 心生敬畏 似想環抱
走入林中 純然忘我 自然合一
夏荷
老師最喜愛的那條梅園竹村步道,目前因105年風災之後至今是屬於封閉狀態
刪除http://nppw.cpami.gov.tw/index.php?option=com_nppw&view=mainitem&nid=&sid=&cid=17&id=615&Itemid=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