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公告

歡迎加入親近自然的感受分享及哲學議題的討論。(2014/12/03
凡出雲曾貼出過的文章,皆可於首頁導覽列的各區塊中重新點選瀏覽。
出雲將陸續貼出哲學性文章,可以透過網路超連結查看原文,且只要在連線後點選「下載」(工具列),就能夠在下載檔中直接拷貝原文運用。引用時,煩請註明出處即可。(出雲寫於2014/12/16)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方外


在方內,我總是遵守遊戲規則,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管是為自己或為別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總感歲月磋跎好像得到了什麼卻又逝去了太多。
走入山林,我卸下了方內的角色,做回真正的自己。我對著花兒說話看著老樹發呆,凝望山邊的雲彩,瞧見山與雲正情話綿綿。在林間,時而攀爬於岩壁之中;時而漫步於小徑路上,我出自於本能的反應面對山路的考驗。踩著腳下的泥土是那麼的真實自然,一個完全獨立的自己,雀躍著享受著內心深處最微妙的感受。
方外,我心靈深處的秘密花園,也許只有在置身於大自然之中,才能尋到一點蛛絲馬跡。

(攝影:月娟撰文:月娟)

2 則留言:

  1. 如果「方」是日常生活的規範,那麼「方內」可以理解為平日扮演各種角色的場合與這些場合的規範;那麼「方外」即代表「方內之外」,亦即日常生活規範之外,在文中特指一個人在大自然情境中的情境場合。不過,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仍然有些擺脫不掉的道德約束以及人對於荒野的分際,那麼,方內與方外的界線,是否還分得清楚呢?看似脫離日常生活的「方」,卻仍在方內。或許要將自然荒野的情境也拉入「方內」,找出自我面對各種情境的「定位」,方內方外之別也許就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這讓我想到這句「人心方寸,天心方丈」,在這裡「方」是有道教修道的涵義,這個「方」與主文的「方」意義不同。不過,現代使用「方丈」指的是佛、道教寺廟的住持師父,日常打趣時,將方丈理解為特定場合的掌管大小事情的守門員。是以,在各種場合都有不同的方丈,我們得謹守不同場合的不同規範,從這裡寬鬆地理解,似乎又可以銜接主文「方」的規範意含。其應用上可以套句周星馳某部電影的台詞,「得罪了方丈還想走?沒那麼容易」。(XD)

    回覆刪除
  2. 在我理解,「方」雖為界限或規範,當是有可流動變動的可能性,只是流變不易。「內」與「外」只是方便說。
    呵呵~Shensi的論述「頗有出雲的風格+Shensi獨特的無理頭幽默」!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