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公告

歡迎加入親近自然的感受分享及哲學議題的討論。(2014/12/03
凡出雲曾貼出過的文章,皆可於首頁導覽列的各區塊中重新點選瀏覽。
出雲將陸續貼出哲學性文章,可以透過網路超連結查看原文,且只要在連線後點選「下載」(工具列),就能夠在下載檔中直接拷貝原文運用。引用時,煩請註明出處即可。(出雲寫於2014/12/16)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爬   到  想  要   跪下來


Henry David Thoreau曾謂,古代的朝聖者(Holy-Lander)就是一位以漫步為樂的人(Saunterer)而這樣行走(walking)步行(taking walks)漫遊(sauntering)其實就是人們一種蘊涵了朝聖天賦

山以一種悅耳的聲響靜默著任人踩踏出
無數溪澗跑動向山揮手道別的姿勢在人身邊停駐
彷彿是一種寧靜中的公案禪語流洩於白晝的惡語相向
多半在一定程度的體力失陷後山給出了歷史感和頗多史料
那些人們剛剛踩踏過的路就像是波及山脊的無端笑談
尋常駐留在人的記憶深處久久不去而形成無數萬難以山林落葉掩蓋的信史
此時,我看到了廖人嘴角流露的無盡笑意
也只有在這種時候,我看到了那個佇立在倒影前的採跪姿的廖人肖像


這是廖人、我與山的因廖人的詩集可為見證——烈推薦展讀廖人的詩集《害廖廖的廖人》——這本詩集充分拓展了由現代詩(poetry)過渡到後現代「詩言」(poetic dialogue)的典範轉移特色,可謂是後現代「失言世界」的終極巡航,內中的故事,可能也就是許多人的下一個里程碑——人,2014/12,《13》,臺北市:黑眼睛文化事業公司,初版一刷。
2015/01/03   攝影:安國撰文:出雲)

7 則留言:

  1. 匿名1/07/2015

    很讓人感動的一張照片!不曾登過大山,卻是走小山步道的常客,小山步道讓我重拾健康,心靈更加清明。走在步道中,常會讓我有種有我而忘我的自在,自在且感恩。常想,有多少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在山林中不斷的演繹著。山雖偉大,卻無法凌駕無常空相,花開花落,葉落葉生,雲起霧湧,都可令人傷情,但,卻也正是因為無常空相,每個物種才能活潑地活出自己。山林之中呈現比世態紅塵更見生命的運行迭替,大自然的聚合離散、圓缺得失都屬自然之序,只有當人們收斂起自心,才能享受最真最善最美的自然。小山步道已經讓我體悟無常人生,更珍惜所擁有的一切,相信登高大山的行者會有更深一層的領悟。當行者”爬到跪下去”的同時,心中或靜或動都會有感恩與感動的溫暖,我猜想。(夏荷 07JAN2015)

    回覆刪除
  2. 出雲1/18/2015

    我在爬山時深深感受到我的身體不是「我」,我經常在行走時想這個「我」是什麼?後來我發現身體這個有機體固然有其生理反應模式,譬如,看到美景會激越,但是,我身體的有機體激越模式卻跟身邊的同伴不同,於是,我推斷,這個「我」其實就是自己不同於他者的那些特殊感動──我的身體畢竟無法奪走或改變它的……。我=感動,很奇怪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匿名1/24/2015

      我想,如果依佛教經典所講「一切唯心所造」的話,當下的感動是自心相應於山之美景所呈現的精神層面,自我的感動是自心的呈現,此時的我就是感動,感動就是我。(夏荷1/24/2015)

      刪除
  3. 育銘1/22/2015

    呃,有人像我一樣去搜尋一下《害廖廖的廖人》這本詩集嗎?
    之後大笑!

    回覆刪除
  4. 育銘1/22/2015

    媽咪呀,小弟才疏學淺,真的有廖人詩集:13

    補上目錄。

    轆戰玄黃:廖人的詩集《13》_蕭振邦
    機車黨人舉事錄_唐捐
    亮出兵器,廖人《十三》_黃粱
    00_滌妖氛
    01_廖人之家
    02_廖人的眼睛
    03_廖頭不怕
    04_尥人大戰尥人
    05_廖人面廖人身
    06_廖人愛乾淨
    07_街上有㡻
    08_僇人忘了
    09_姓Liêu的人
    10_土中廖人
    11_廖人無礙
    12_廖離疏
    13_廖人中陰得度
    _害廖廖

    回覆刪除
  5. 廖人1/24/2015

    謝謝老師引介。以下為網路書店連結: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90442386436

    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34233

    請各位朋友參考

    回覆刪除
  6. 周魚賣瓜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