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每個人都曾期望過走出烏雲見到陽光的那種釋懷感;其實,只要不被心中的陰霾蒙蔽,陽光一直就在我們心中。
好的藝術作品就像一座夢工廠,它能產出新的思維也能導出新的感受。令欣賞者不知不覺突破原有較狹隘的精神領域和傳統束縛,進而依生命體驗激發智慧深度和加深心靈的敏銳感受。透過藝術,感悟了象外之物。(我的淺見)
我想,藝術品原本並沒有好壞的分別,只是有些作品會引發人們的「好感」、「無感」或「惡感」罷了。然而,通常一般人的感受都會受到少數有心人士的控導,是以,作品通常會要求讓這些「少數人」有好感,以便廣被眾人所接受,這當是「藝術政治學」之一斑了。不過,有些藝術家可能完全不在意這件事。(出雲於2014/12/15)
我想,藝術品原本並沒有好壞的分別,只是有些作品會引發人們的「好感」、「無感」或「惡感」罷了。然而,通常一般人的感受多半會受到少數有心人士的控導,是以,作品通常會要求盡量讓這些「少數人」有好感,以便廣為眾人所接受,這便是「藝術政治學」之一斑了。不過,有些藝術家可能完全不在意這件事。(出雲於2014/12/15)
您說的對!經由 "藝術政治學"或許得到的是商業利益,是身分地位的彰顯,但這些都不是藝術品真正的本質。對不在意的藝術家而言,當她(他)在作畫的當下,觸動內心那份細膩的情感或體悟,專注地投入用色彩勾畫出一幅幅盡心之作時,相信此刻的精神世界是獨一無二且是豐足的,其他人的感覺已不復出現於腦中也不那麼重要了。
Waw! 這樣一來藝術家要怎麼存活?(出雲於20141216)
我想,您說的是物質,我說的是精神,兩者並不衝突。
好的藝術作品就像一座夢工廠,它能產出新的思維也能導出新的感受。
回覆刪除令欣賞者不知不覺突破原有較狹隘的精神領域和傳統束縛,進而依生命體驗激發智慧深度
和加深心靈的敏銳感受。透過藝術,感悟了象外之物。(我的淺見)
我想,藝術品原本並沒有好壞的分別,只是有些作品會引發人們的「好感」、「無感」或「惡感」罷了。然而,通常一般人的感受都會受到少數有心人士的控導,是以,作品通常會要求讓這些「少數人」有好感,以便廣被眾人所接受,這當是「藝術政治學」之一斑了。不過,有些藝術家可能完全不在意這件事。
刪除(出雲於2014/12/15)
我想,藝術品原本並沒有好壞的分別,只是有些作品會引發人們的「好感」、「無感」或「惡感」罷了。
回覆刪除然而,通常一般人的感受多半會受到少數有心人士的控導,是以,作品通常會要求盡量讓這些「少數人」有好感,以便廣為眾人所接受,這便是「藝術政治學」之一斑了。不過,有些藝術家可能完全不在意這件事。
(出雲於2014/12/15)
您說的對!
回覆刪除經由 "藝術政治學"或許得到的是商業利益,是身分地位的彰顯,但這些都不是藝術品真正的本質。對不在意的藝術家而言,當她(他)在作畫的當下,觸動內心那份細膩的情感或體悟,專注地投入用色彩勾畫出一幅幅盡心之作時,相信此刻的精神世界是獨一無二且是豐足的,其他人的感覺已不復出現於腦中也不那麼重要了。
Waw! 這樣一來藝術家要怎麼存活?(出雲於20141216)
回覆刪除我想,您說的是物質,我說的是精神,兩者並不衝突。
回覆刪除